昨日公开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提出,到2035年,知识产权综合竞争力跻身世界前列,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基本建成。纲要部署了六大重点任务,分别是:
一、“建设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知识产权制度”
二、“建设支撑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三、“建设激励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市场运行机制”
四、“建设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
五、“建设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人文社会环境”
六、“深度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
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创始人游闽键律师接受采访,对本次纲要进行了如下解读。
1. 您认为本次纲要的亮点是哪条?
我认为本次纲要是首次以党中央名义发布的知识产权顶层设计发展方向,高瞻远瞩,内容全面,令人振奋。在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六大重点任务中,我觉得最值得期待的,是“深度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这一条。这一条的内容表明,通过前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在国际知识产权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快速提高,正在从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的追随者向建设者转变。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近期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我国的排名在2021年是第12位,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之首。过去几年,我国由2013年的第35位到2019年的第14位,再到如今的12位,是世界上进步最快的国家之一。其中,专利数量、论文数量都是重要影响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在不断加强知识产权海外布局,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去年跃居世界首位,通过马德里体系提交的国际商标申请量位列全球第三位。这说明我国以知识产权引领创新的道路上富有成效,也受到国际认可。
习总书记去年11月30日在中央政治局就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举行的集体学习上就指出,中方要深度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的全球知识产权治理。本次纲要战略背景中也指出,要更加凸显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的作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有助于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目前,我国已与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建立了知识产权合作关系,成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制定和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知识产权对外合作不断扩大和深化,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
在新时代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要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审查、知识产权诉讼仲裁、投资贸易等多方面的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投身到知识产权国际制度建设中。在这方面,“一带一路”计划以及各非政府组织都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知识产权涉外高端人才尤其需要抓住这个契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纲要中提到要“打造国际知识产权诉讼优选地”。联想到一些境外非实体机构在国内法院进行的专利诉讼,以及国内企业间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率的诉讼等。这些事件表明国内法院有能力审理好影响重大的国际知识产权案件,在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营商环境中,也有助于企业树立自主创新的技术自信,有底气面对来自全球的知识产权竞争,未来要遵循国际通行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这也对国内的企业管理者和知识产权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突出“质量引领”对于我国创新引领发展的意义?
3. 本次中长期规划也强调了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提升保护水平方面,接下来进入落地实操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游闽键
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创始人
游闽键,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上海知识产权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副会长、上海市版权协会副会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仲裁与调解中心调解员及仲裁员、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仲裁员。
2007年获得首届东方大律师称号;2008年当选全国优秀律师;2009年获上海市司法行政系统个人三等功;2013年获“国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先进工作者”并入选“中国律师行业新闻人物”;2015年获“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7年荣列LegalBand中国顶级律师排行榜知识产权第一梯队律师、“ALB中国十五佳知识产权律师”;2018年荣列第五界强国知识产权论坛“年度十佳知识产权大律师”、LegalBand“知识产权诉讼第一梯队律师”、MIP“商标领域IP Star”、2018上海市统一战线(工作)先进个人;2019年荣列IAM(智力资产管理)全球知识产权战略家300强、司法部全国千名涉外律师人才、2019年“上海青年法学法律人才库”、强国知识产权论坛“年度十佳互联网律师”“年度十佳知识产权大律师”;2020年荣获上海市见义有为(战疫)先进荣誉称号,获评IAM(智力资产管理)全球知识产权战略家300强、MIP“商标领域IP Star”等。2021年入选“钱伯斯亚太领先律师”,并蝉联2018年至2021年“IAM全球知识产权战略家300强”。
(本文为授权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